判断五金冲压件的质量好坏需要结合多种实用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下是关键的检查要点和实用方法:
1.尺寸精度测量:
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规、投影仪、三坐标测量仪(CMM-精度要求高时)。
方法:严格按照工程图纸或样品,测量关键尺寸(如孔径、孔距、外形尺寸、高度、折弯角度、折弯半径R角等)。重点检查:
关键配合尺寸是否在公差范围内。
孔的位置度、同轴度等形位公差是否符合要求。
多工序零件的累积公差是否可控。
实用技巧:使用通止规快速检查孔径;使用标准块或塞尺检查间隙;批量生产时,首件和巡检必须严格测量。
2.表面质量检查(直观重要):
工具:肉眼(良好光照下)、放大镜、触摸感知。
方法:仔细检查零件所有表面(特别是外观面、配合面、功能面)是否存在:
毛刺:冲切边缘产生的尖锐凸起。用手触摸边缘,应光滑无刮手感。这是常见的问题,影响装配和安全。
划痕/压痕/擦伤:生产、转运过程中造成的表面损伤。需评估其深度、长度和位置是否影响功能或外观。
凹坑/凸包:材料本身的缺陷或冲压过程中模具磕碰造成。
麻点/锈蚀:材料表面处理不良或储存不当导致。
材料纹路/模具痕: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是否符合外观标准。
实用技巧:变换观察角度(侧光下更容易发现微小划痕和凹凸);用手套或手指轻轻滑过表面感受毛刺和凹凸。
3.结构完整性与变形检查(功能关键):
工具:肉眼、平台(平板)、塞尺、高度规。
方法:
平面度:将零件放在标准平板上,观察是否贴合,用塞尺测量翘曲间隙。尤其对于大平面或薄板件。
扭曲/弯曲变形:观察零件整体形状是否与设计一致,有无异常的扭曲或弯曲。
孔/凸台变形:检查孔是否圆整,凸台是否垂直、有无歪斜。
折弯角度与R角:使用角度尺或样板检查折弯角度是否准确,折弯内侧R角是否符合图纸要求(避免过小导致应力集中开裂)。
实用技巧:将零件自由放置在平台上观察其稳定性;对于对称件,可对比左右/上下部分是否一致。
4.材料与厚度(基础保障):
工具:千分尺/测厚仪、材质分析仪(如光谱仪,必要时)。
方法:
测量关键部位的料厚,确保符合图纸要求且在公差范围内。
核对材料牌号(通常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材质报告,必要时进行材质成分抽检),确保使用的是材质(如SPCC,SECC,SUS304等)。
检查材料表面是否有分层、夹杂、裂纹等内部缺陷(有时在冲压后或受力后才显现)。
实用技巧:注意料厚测量点应避开变形区(如折弯根部);观察冲切断面,好的断面应光亮带比例高,毛刺小。
5.功能性与装配测试(验证):
方法:
试装配:将冲压件与配合件(如其他钣金件、塑料件、标准件)进行实际装配,检查是否顺畅,有无干涉、错位、装不进去或过松等问题。
功能测试:如果零件有特定功能(如弹片的弹性、导电片的导通性、支架的承重能力),需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如按压测试、导通测试、静载/动载测试)。
强度测试:对于关键受力件,可能需要进行破坏性测试(如拉力测试、弯曲测试)来验证其强度是否达标。
实用技巧:这是直接的验证方式,能发现尺寸、变形、毛刺等综合因素导致的实际问题。务必使用正确的装配顺序和工具。
总结关键点:
看图纸:一切以工程图纸和双方认可的质量标准(如检验规范、样品)为基准。
多维度检查:结合尺寸、外观、结构、材料、功能进行综合判断。
工具辅助:合理使用测量工具和检测设备。
手感与目视:经验丰富的检验员的手感和细致目视是快速发现表面问题的有效手段。
抽样与重点:根据生产批量、零件重要性和历史问题点,制定合理的抽样计划(AQL),并重点关注关键尺寸和易出问题的区域。
记录与反馈: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和供应商进行改进。
通过系统性地应用这些实用方法,就能有效判断五金冲压件的质量是否合格,确保其满足功能、装配和外观要求。

上一条:五金冲压件的库存管理方法与技巧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