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寸偏差或形状不符
故障原因:
1.模具磨损或定位装置松动
2.材料厚度不均或力学性能波动
3.冲压机压力不稳或行程不准
排除方法:
-定期检修模具,更换磨损部件(如冲头、凹模),加固定位销;
-加强来料检验,确保材料符合标准;
-校准设备压力及行程参数,使用稳压装置。
二、表面缺陷
常见问题:
1.划伤/压痕:模具表面残留碎屑或润滑油不洁;
2.裂纹/断裂:材料延展性不足或冲压速度过快;
3.起皱/翘曲:压边力不足或材料流动不平衡。
排除方法:
-清洁模具工作面,更换高纯度润滑油;
-选用塑性更佳的材料(如深冲级钢板),降低冲压速度(SPM);
-调整压边圈压力,优化拉深筋布局以控制材料流。
三、毛刺过大
故障原因:
模具间隙过大或刃口钝化。
排除方法:
-根据材料厚度重新调整凸凹模间隙(通常取料厚的8%~15%);
-及时刃磨或更换模具切削部件。
四、翻边/孔位变形
故障原因:
1.卸料板受力不均;
2.顶料装置行程不足。
排除方法:
-修正卸料板平行度,确保均匀受力;
-增加顶料杆行程或弹簧弹力。
五、模具异常损坏
故障原因:
1.异物进入模腔;
2.连续冲压卡料;
3.模具热处理不当。
排除方法:
-安装光电传感器检测异物;
-优化送料节奏,增设废料切断装置;
-选用高韧性模具钢(如SKD11),并进行表面渗氮处理。
关键预防措施:
-标准化操作:制定模具点检表(每日检查间隙、润滑、紧固件);
-参数监控:实时记录压力、速度数据并设置报警阈值;
-材料管理:严格管控库存材料批次,避免混料。
总结:80%的冲压故障源于模具状态与材料匹配性。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如TPM)可显著降低故障率,提升良品率至99%以上。

下一条:没有了